目前分類:健康養生 (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自創活腦操、每天按4大穴…中醫獨門抗老祕訣全在這!

 2018/06/13 15:12

「抗老」「不老」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喜歡追求的目標。今年67歲的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朋友經常稱讚他氣色好,他不吝分享自己的養生祕訣。

 

每天必按4穴 活絡經絡能抗病
陳旺全每天會按摩身上4個穴位:手腕的合谷穴、手肘上的曲池穴,以及外膝蓋骨下緣的足三里、腳踝內側上的三陰交;這些穴位分別在左右手、左右腳上,也是人體主要經絡經過的重要穴道,經常刺激它們,可以誘發體內的干擾素,增加抗病的能力,以及提升腦內啡的分泌。只要他有空,不管是坐車、搭捷運,想到就按,力道不必太強,只要感到痠麻即可。

 

每天按四大穴.jpg

 

自創剪刀操 身體、腦子都兼顧
有研究發現,運動好處之一是在瞬間幫臟器按摩,增強活力。而陳旺全常保氣色紅潤、駐顏有術,關鍵點便在於他經常運動。「任何運動都好,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

他結合多年來的看診經驗,自創一套「剪刀操」,充分活絡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等於全身12條經絡都運動到了,再加上手指數字的變化,就能減緩記憶力退化,既健身又顧腦。

剪刀操.jpg

 

1. 膝蓋微彎,雙腳與肩同寬,雙手向兩側伸直,五指併攏,指端向上伸直。

2. 雙手向胸前靠攏,兩手交叉於胸前,左上右下、左下右上地反覆交叉張合。翹起拇指,其餘4指握緊,重複剪刀交叉的擴胸運動。依序翹起:拇指、食指→翹起拇指、食指、中指→翹起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

3. 手指的閉合順序:從五指→拇指→拇指、食指→拇指、食指、中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握拳。手部開合動作同上。

4. 最後成握拳勢,重複剪刀交叉的擴胸運動。整套做完約30分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SKEZY1WYs

陳旺全穴位+中藥+剪刀操把體內毒素掃光光- YouTube

YouTube‎ · ‎健康2.0

 

 撰文/曾鈺庭   編輯/王家瑜整理   圖片/健康2.0資料照‧陳旺全提供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09460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10分鐘,梳一梳「7大奇穴」養生防病又醒腦

 人體已知的穴位有361個,其中頭部就占了近1/4,之中不少是中醫治療疾病時的常用取穴,而就算是沒有生病的正常人,平時也可借助梳理頭部,刺激這些重要穴位來養生保健。

十指梳頭 養生真便利

漢方中醫聯合門診中心主任醫師卓資彬表示,以最簡單的徒手梳頭法為例,把2手十指彎曲呈爪狀,用指腹輕壓頭皮,從前額上推到頭頂,再順推到後腦直至頸部,便可按壓到前頂、百會、通天、玉枕、風池及天柱等穴位;再從頭頂往耳朵兩側順推下來,可以按壓到百會、天衝、率谷及太陽穴等穴。當然也可以直接用梳齒末端圓鈍的保健梳,按照上述的方向梳頭,一樣可以達到按摩頭部穴位的效果。

 

油性髮質 不宜梳過頭

如果是日常保健考量,則每天早晚每個方向各推或各梳4050下就夠了。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陳潮宗醫師說,梳髮的過程中會刺激皮脂腺分泌,並將頭皮上的油脂推送到頭髮上,使秀髮看起來更加柔順亮澤,不過油性頭皮者,梳髮的次數不可過多,以免油質分泌過多,形成頭皮屑、發癢、甚至掉髮。

 

掩耳嗚鼓 最佳健腦法

梳完頭後,可以再搭配「掩耳嗚鼓」的健腦法,這個招式是把兩手手掌壓住耳朵,手掌搭在腦後方,用食指、中指及無名指3指輕扣後枕部,連續扣擊20下後,再換成雙手手指部位固定在後枕部,原先按住耳朵的掌心向外張開,再快速輕合住耳朵,一樣做20下。卓資彬醫師說,這個動作可以活化後枕部玉枕、天柱及耳朵的耳門、聽宮及聽會等穴位的保健功效,也有助延緩中老年人常見的肩頸僵硬與聽力退化等問題。

頭部保健7大奇穴

2.0.jpg

百會

位置:兩耳上端相連直線與鼻樑正中直線,交會於頭頂的位置。

功效:百會穴是「長壽穴」也是「保健穴」。經常按壓此穴可以提振陽氣,調節大腦與心血管功能,改善頭痛、頭暈、鼻塞、耳鳴等症狀。

 

通天

位置:百會穴左右側1.5寸略向前處。

功效:通天穴是緩解頭頸僵硬疼痛的有效穴位,有鼻過敏者經常按壓此穴,也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水及頭痛等症狀。

 

前頂

位置:百會穴前1.5寸處。

功效:有鎮定及改善頸部、頭部疼痛的功用。

 

太陽

位置:眉尾與眼尾的中間,再往後拉1寸左右略為凹陷的位置。

功效:經常按摩太陽穴有醒腦、明目及鎮定安神的作用。

 

玉枕

位置:後腦中線突起處向左右各1寸處。

功效:經常按壓可以醒腦、明目,改善頭頸痛及鼻塞。

 

風池

位置:頭骨下方,兩條大筋外緣窩陷處,位置差不多跟耳垂齊平。

功效:常按壓此穴可以改善頭頸及眼睛疲勞、頭痛、鼻塞、落枕,聰耳明目等。

 

天柱

位置:近髮際線,頸部粗筋與頭蓋骨交會處。

功效:改善頭痛、頭暈、肩頸僵硬、鼻塞及視力的重要穴位。

 

撰文/盛竹玲  編輯/朱育嫻整理  圖片/健康2.0資料照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08989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四神湯防癌、控血糖!中醫:還能改善消化不良

華人健康網 About   撰文者林芷揚  

喜歡喝四神湯嗎?這是一道廣受歡迎的「庶民美食」,也是相當溫和的中藥藥膳!正規的四神湯其實只有四味中藥,但為了增加口感,一般業者和民眾常會自行添加豬肚、薏仁、當歸等。四神湯看似平凡,卻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尤其對於消化不良、體弱疲勞者來說,是很棒的養生藥膳!

四神湯健胃利濕 調養腸胃增強體力

「四神湯」原本的名稱是「四臣湯」,是芡實、蓮子、淮山、茯苓這四味中藥(四臣)搭配豬肚一起燉煮的中醫藥方,這「四臣」有互相加乘的作用,具有溫脾、健胃、補腎、利濕的效果。為了使這道藥膳更加美味,一般常加入當歸;而為了加強利濕的作用,則增加薏苡仁。另外,豬肚本身就有顧脾胃的效用,所以豬肚也可以增強四神湯的功效。

中醫師賴睿昕指出,四神湯溫脾健胃,既可補充營養又有療效,適合體弱、勞累、消化不良、腹瀉者作為平日調養的藥膳。由於四神湯可以調養脾胃,也很適合「脾胃不開」的兒童,也就是因胃口不佳而長得瘦小的孩子。

從中醫觀點來看,人的體質主要依賴先天的腎,以及後天的脾胃滋養而形成。尤其脾胃是吸收營養、氣血生化之處,如果脾胃強健,消化吸收功能良好,五臟六腑得到適當的滋潤和充分的營養,小孩就能順利成長茁壯,而四神湯就是不錯的選擇。

四神湯適度喝 幫助防癌控血糖

除此之外,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四神湯對於一些癌症患者也有不錯的調養作用,可以在諮詢中醫師之後適量補充。若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平日也可以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之下,適度喝一些四神湯加強保健。有趣的是,血糖過高的患者,還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之下,將四神湯取代一部分的白飯,有助於調節血糖,並且逐漸恢復體力。

四神湯是平補藥膳 適量服用保健身體

四神湯屬於平補的藥材,適量攝取通常不會有副作用,也沒有太多的禁忌,適合一般人服用。四神湯就好像是中醫的點滴一樣,是補充營養的溫和藥膳,建議有需要的民眾一天喝一次即可達到保健作用。

不過,現在四神湯的作法有許多版本,到底正規的四神湯應該怎麼煮才對呢?以下由賴睿昕中醫師介紹:

傳統四神湯

食材: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和茯苓,四者均量,豬小腸和米酒適量。

作法

1.豬小腸處理乾淨,整條川燙後不要剪開,備用。

2.芡實、蓮子、淮山(山藥)及茯苓用水洗淨後,加水浸泡20分鐘。

3.將主食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大火煮滾後,撈掉浮沫並改為小火,煮至豬小腸熟爛,再放入當歸煮出香味即完成。

4.食用前,再將豬小腸剪成小段,滴幾滴米酒提香。

賴睿昕中醫師提醒,四神湯的藥材含有大量澱粉,若單獨燉煮,口感較澀,素食者可加入豆類製品,葷食者可加入排骨、豬肚等食材,可以增添滑潤的口感,吃起來更美味!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77320&p=1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芍產地篇/浙江、安徽、四川較有名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百變三明治》作者 連愛卿,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

台灣市面上的芍藥,大多來自中國大陸,又以浙江、安徽及四川生產的較為有名。

芍藥為毛莨科植物芍藥根,去除頭、尾及細根後,隨炮製方式不同,可分為生白芍、炒白芍及酒白芍等。生白芍為洗淨後曬乾,酒白芍顧名思義,就是加酒同炒,呈微黃色,略帶酒氣。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458

白芍藥性篇/活血通經 婦科傷科常用藥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百變三明治》作者 連愛卿,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

芍藥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白芍、赤芍效用大同小異,兩者也可交替使用。

 芍藥能緩痙、平肝止痛,還能養血調經。肝氣太旺,容易覺眼睛痠澀、口乾舌燥,情緒也容易激動,適度使用白芍,能讓肝氣不要那麼旺。

芍藥具止痛功效,能用來緩解平滑肌、骨骼肌疼痛,為中醫傷科經常使用的中藥材之一。尤其是赤芍,能活血通經,更適合用於傷科。

芍藥能養血調經,中醫婦科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月經不調、經痛等問題,芍藥入藥,最有名的就數四物湯。四物湯包括白芍、當歸、川芎及熟地四味藥,月經來時血塊多,中醫師除了使用白芍外,有時還會併用赤芍。

月經來時能不能吃四物湯,要視情況而定。經血質地偏水、顏色較淡的血虛婦女,又覺得頭暈、目眩,月經來時吃四物無妨。否則,可能出現兩極化反應,要不是經血量太多,就是太少或沒血,最好先經中醫師診斷後再使用。

易腳抽筋、全身緊繃的更年期婦女,則可使用芍藥甘草湯;一般藥局買得到的中將湯,是古方當歸芍藥散的變方,藥材種類及用量都略有調整,中醫師常以當歸芍藥散治療經痛。

芍藥在中醫臨床上廣泛使用,尤其是在婦科上,不過,因其味道略帶苦、酸,食療上較少使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459

 白芍宜忌篇/陰虛體質、出麻疹不宜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百變三明治》作者 連愛卿,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

芍藥屬性偏寒,陰虛體質、容易腹瀉者不適合單獨使用,或需調整搭配藥材及用量。這類患者夜裡常睡不好,早上醒來則覺口乾舌燥,易覺心煩氣燥、手腳心發熱。

小孩出麻疹時,不宜使用。

月經來時,需視體質使用。

不宜與中藥材藜蘆併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460

白芍選購篇/4大撇步 不可不知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報導, 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百變三明治》作者 連愛卿,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

以根粗長、勻直,質地堅硬、不易折斷,而且重量較重者為佳。

形小彎曲、破皮的芍藥較次之。

儲存時,置於乾燥通風處,避免潮濕。

梅雨季節,白芍容易生霉、變色或蟲蛀,最好經常檢查翻曬。可在溫和的陽光下翻曬,但忌烈日。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461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杏仁產地篇/主要來自河北 中醫較少入藥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台灣地方小吃作者 連愛卿,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 楊素卿】

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樹成熟的種子,中國人以杏仁入藥,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杏仁有南杏、北杏之分,南杏味甘,又稱甜杏仁,中醫較少入藥;北杏味苦,又稱苦杏仁,多供藥用。

不管南、北杏,台灣市面上的產品幾乎都是來自中國大陸,河北為主要產地,北京、承德、山東、陝西、四川、甘肅、新疆等地都有生產。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285

杏仁藥性篇/杏仁茶能潤膚 止咳化痰潤肺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台灣地方小吃作者 連愛卿,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 楊素卿】

南杏 杏仁茶能潤膚

本草綱目記載,杏仁性味辛苦甘溫、有小毒,入肺與大腸經,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有如小指頭指甲般大小的南杏,因味道較香、甜,除稱為甜杏仁,又名甜香仁,能潤肺、止咳、滑腸(即通便)。

由於屬性較平和,盡管南杏功效與北杏差不多,力道卻遠不如北杏,較少入藥,多作為食品,像蛋糕、菜肴,或是杏仁茶、杏仁豆腐等。適合身體較虛弱者、老人家食用,像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老人家肺部功能差、虛勞型咳嗽,以及糞便乾硬不易排便的人,都可以食用。

不只如此,杏仁茶還有美容功效,能讓皮膚紅潤、光澤。中醫兩大美容飲品,除了薏仁,另一就是杏仁茶,油條蘸著暖呼呼的杏仁茶吃,是不少人喜愛的古早味。

北杏 止咳化痰潤肺

常用來入藥的北杏,跟南杏一樣,都能潤肺、平喘,還可以止咳、化痰,效果卻比南杏顯著得多,適用於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及喘氣。

除了作用有強弱之分,「養性要鈔」記載,治食杏仁中毒,下利煩苦;「名醫別錄」裡也提到,杏仁核,五月採之,其兩仁者殺人。雙仁殺人之說,不是真指雙仁杏仁會致命,而是過量北杏具毒性,可能出現眩暈、突然昏倒、心悸、頭痛、惡心、嘔吐、呼吸急促,以及嘴唇發紫等症狀。

也因為北杏有微毒,每次食用不宜超過9公克,但適量食用無妨。中醫師以北杏入藥,會特別留意用量,也有醫師會斟酌,改以南杏入藥。

加州杏 含不飽和脂肪酸

至於一般賣場賣的零嘴杏仁,或點綴在糕點上的杏仁片,大多是美國加州生產,它比較沒有杏仁的特殊香氣,雖然也有功效,但中醫並不會用來入藥。

沒調味的加州杏仁,民眾購買回家後,可以小火、細鹽慢炒至微黃,每天食用七顆,除了能補充植物性蛋白,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杏仁入藥

杏蘇散:有溫散風寒、宣肺化痰功效,常用來治感冒、發熱、咳嗽等。

麻杏甘石湯:以杏仁、麻黃、炙甘草及石膏組成,能清肺平喘。

羚羊清肺丸:也含杏仁,可清肺利咽,止咳嗽。

杏仁食療

杏仁核桃茶:核桃有補腎功效,杏仁裡的纖維質,不只能減少飢餓感,還能幫助排便。

其他:杏仁還可以煮杏仁粥、做成面膜,潤膚、美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286

杏仁宜忌篇/南杏、北杏 那個有毒?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台灣地方小吃作者 連愛卿,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 楊素卿】

1.陰虛久咳、容易腹瀉的人不宜吃杏仁。

2.嬰兒不適合食用。

3.孕婦也要留意,尤其是剛懷孕又易拉肚子的人,要特別小心。

4.北杏具毒性,最好依醫師處方使用,產婦、幼兒、實熱體質、糖尿病患尤其要留意。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287

杏仁選購篇/4大撇步 不可不知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示範/台灣地方小吃作者 連愛卿,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 楊素卿】

1.顆粒大小均勻、飽滿肥厚者佳。

2.外觀完整、無霉蛀或碎屑,且以不發油者為佳。

3.不論是南杏或北杏,挑選時以米白帶著微淺黃色為優,若顏色太白,有可能是漂白產品。

4.以指甲按壓,堅硬者為佳;若指甲能輕易按入杏仁裡,代表已受潮,不新鮮。

5.北杏苦、南杏香,平時補身可將南北杏以31 比例混合食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288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黃產地篇/台不適種植 大陸河南最多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羅建怡/報導,記者徐兆玄、陳立凱/攝影,諮詢/仁美中醫診所院長陳維苓、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示範/泰山黎明中醫聯合診所院長廖寶彩】

地黃為玄參科草本植物,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主要採用根部作為傳統中藥藥方,依炮製方法差異,在藥材上又可分為「生地黃」與「熟地黃」2種。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生地黃又稱「乾地黃」,是指新鮮地黃經由曝曬,去除80%水分而成;熟地黃則取材自生地黃,加入黃酒攪拌混合,經由「九蒸九曬」特殊方法,反覆浸酒、蒸、曬至內外變成黑色為止。

由於台灣氣候與土壤不適合種植地黃,因此市售地黃的最大宗產地,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河南省,其他如山西、山東、廣東、廣西也都有產;日、韓等國則少量生產。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125

生地黃藥性篇/清熱涼血 生津止渴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羅建怡/報導,記者徐兆玄、陳立凱/攝影,諮詢/仁美中醫診所院長陳維苓、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示範/泰山黎明中醫聯合診所院長廖寶彩】

仁美中醫診所院長陳維苓指出,生地性微寒、味甘苦,可幫助解除虛熱,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等效果;而生地黃因能促進血液凝固,因此也適合用來治療因火氣大所造成的流鼻血等問題。

張家蓓並提到,根據魏晉南北朝名醫陶弘景所寫的《名醫別錄》記載:「生地可治墜墮、腕折。」顯見在跌倒損傷、消除瘀血方面,生地也可作為治療藥方。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126

熟地黃藥性篇/滋陰養血 補腎緩老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羅建怡/報導,記者徐兆玄、陳立凱/攝影,諮詢/仁美中醫診所院長陳維苓、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示範/泰山黎明中醫聯合診所院長廖寶彩】

經過加工蒸曬過的熟地,性溫、味甘,可滋陰養血,治療月經異常、生理期血塊多與血色過深、黏膩等問題,是補血、調經的重要用藥;而「六味地黃丸」更是中醫常用的滋陰補腎方劑,具有延緩老化作用,但因熟地會促使胃酸分泌,患有胃潰瘍等胃腸功能不佳者,多吃容易脹氣、腹瀉,最好避免使用。

六味地黃丸

‧藥方:由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等6味中藥所組成,因內含山茱萸,食用時會有酸苦感。

‧藥效:具滋陰補腎、延緩老化效果,用於改善陰虛體質,睡眠不足、常熬夜、腰膝痠軟者適用。

‧禁忌:由於熟地易增加胃酸分泌,胃腸功能不佳者,應在中醫師診斷下,輔以健脾胃藥方或斟酌熟地用量。

八味地黃丸

‧藥方:除了有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等6味中藥之外,再添加肉桂與附子,即成八味地黃丸。

‧藥效:主治陰虛寒冷,可溫補腎陽、助長腎氣,易夜尿、耳鳴、怕冷者適用。

‧禁忌:消化系統不佳者宜慎用。

知柏地黃丸

‧藥方:以六味地黃丸方再加上知母與黃柏,即是知柏地黃丸。

藥效:具滋陰降火效果,可解清熱,熱相明顯、易口乾舌燥、潮熱盜汗者可用。

‧禁忌:因知母、黃柏藥性偏寒,加上六味地黃丸屬滋膩之品,此藥方更不利於胃腸差的患者使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127

地黃宜忌篇/月經多可服用嗎?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羅建怡/報導,記者徐兆玄、陳立凱/攝影,諮詢/仁美中醫診所院長陳維苓、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示範/泰山黎明中醫聯合診所院長廖寶彩】

宜:貧血、月經異常(血塊多、血深黏膩)、頭暈眼花、消除瘀血者都適食。

忌:體質燥熱不適合食用熟地,地黃因有滋膩感,胃潰瘍、腹瀉等胃腸功能不佳者,應避免單獨食用,食補可搭配山藥、白芍等,以降低腸胃不適感。

提醒:除了感冒患者應暫停食用,陳維苓更提醒,生、熟地黃使用需看體質,最好先請專業的中醫師診斷,再決定用量或搭配健脾胃藥材。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129

地黃選購篇/愈黑愈好 都需冷藏保存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羅建怡/報導,記者徐兆玄、陳立凱/攝影,諮詢/仁美中醫診所院長陳維苓、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示範/泰山黎明中醫聯合診所院長廖寶彩】

1、選產地:中國大陸種植範圍廣,品質差異不大,不需特別挑選。

2、辨外表:不管生地與熟地,均以外形肥厚飽滿、顆粒大較優;熟地最好挑選黑色切面有油光者為佳。

3、觀色澤:生地外乾色淺,熟地雖經過「九蒸九曬」,但會因炮製效果不同而有差異,選購時外觀愈黑品質愈好。

4、聞氣味:熟地因經過黃酒反覆浸泡蒸曬,購買時以氣味重者較佳。

5、看切面:生地切面以實心的品質較好,熟地切面則適合挑選帶有一點空心者。

6、保存法:不論生地或熟地,都需置於冰箱冷藏。新鮮生地可存放時間較久,熟地因經過特殊處理,內含葡萄糖胺等醣類,曝露室溫下易有酸敗、誘發蟲蛀等疑慮,務必保持乾燥,確實冷藏。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2128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歸產地篇/補血活血之王 改善四肢冰冷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胡經周、陳立凱/攝影】

甘肅四川 秦歸川歸最優

許多傳統中藥方劑,都可見當歸身影,醫藥典籍裡,有「十方九歸」之說,顯見運用廣泛。

中國大陸甘肅、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等地都產當歸,又以甘肅南部及四川邊界岷山山區所產當歸最優,在台灣,也曾試圖引進四川當歸試種。

過去,甘肅當歸分兩路外運,一路自隴西、天水,由鐵路運集西安,稱為西歸或秦歸;另一路從白龍江水路運集重慶,加工後稱為川歸。

當歸可分為三部分:

1.根頭稱「歸頭」:補血功效最強。

2.主根稱「歸身」:當歸身可補血、和血及行血,價格最貴。

3.分枝及根梢稱「歸尾」:可用來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四肢冰冷,價格相對最便宜。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761

當歸選購篇/身大枝少 斷面柔軟者佳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胡經周、陳立凱/攝影】

1.選產地:以四川產出較優。

2.看外表:身幹大、根頭肥大、分枝少者為佳。

3.觀顏色:外皮呈金黃棕色,肉質飽滿、含有油質者佳;表皮破損、黑色則不佳。

4.視斷面:切片後的斷面呈黃白色,乾燥柔軟,帶濃郁香味;若呈褐色,即已變質,藥效較差。

5.聞味道:氣味濃香、味甜,但味道必須是純當歸味。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762

當歸保存篇/放入冰箱好,還是放在室溫好?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胡經周、陳立凱/攝影】

當歸含揮發油,保存不當易走油、吸收水分;受潮後易發霉、生蟲。達人建議放入冰箱冷藏最宜,較能保存其所含的揮發性油質;若放於室溫,會令其揮發性油質逐漸減少,而降低藥材功效。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763

當歸宜忌篇/貧血時,可以食用嗎?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胡經周、陳立凱/攝影】

宜/貧血、頭暈、末梢循環差

忌/感冒、腹瀉、腸胃炎

酌/三高患者應詢醫

貧血、血虛、頭暈頭痛、末梢血液循環障礙、月經不順,以及有經痛困擾的人都可食用。

不過,若正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發炎時期,或有慢性胃腸炎、腹瀉者不宜。

另外,使用當歸還是要看體質,若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實症患者,需由醫師診斷,酌量使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764

當歸藥性篇/血中之氣藥 能治裡急後重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胡經周、陳立凱/攝影】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脾經,可以和血、散內寒,為血中之氣藥。當歸能調和血液、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冰冷,常用來治療貧血,怕冷的人食用,能暖身子。

當歸為補血、活血代表藥材,婦科調經藥,幾乎都可看到當歸身影。常用來治療月經不調、行經困難、經期不準,以及產前、產後一切病症。

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有養血生肌、排膿內托、潤澤皮膚的功效,讓傷口更容易癒合,還可用於止痛、治療瘡瘍作痛。不只如此,當歸還能治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當歸含有的揮發油,能潤滑腸壁,增強排便。

四物:補血的當歸,是「四物」中的一味,常用於月經異常、帶下、不孕症,以及乳腺炎、更年期障礙、各種貧血等。很多人誤以為只有女性才能吃四物,其實,四物男女皆宜。

當歸散:可養血、安胎,治療胎動不安、難產或產後諸病症。

當歸龍薈丸:瀉肝膽實火,通便及治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及陰道炎等。

當歸四逆湯:溫經散寒、養血通脈。

當歸補血湯:有補氣生血功效,能治產前產、婦人諸病。

當歸常見於中藥方劑,作為「帶路」之用,效果加乘。當歸加黃耆,加強補血功效;與川七搭配,行血作用更強。

除了入藥,當歸還是藥膳的要角,它獨特的濃醇辛香,讓當歸鴨、當歸豬腳,還有當歸羊肉更添美味。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765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耆產地篇/補氣諸藥之最 台灣極少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徐兆玄、陳立凱/攝影】

黃耆有「補氣諸藥之最」的美譽,是藥膳裡常用藥材之一。台灣市售黃耆,九成五以上來自中國大陸,台灣產量極少。

黃耆有北耆、晉耆之別,前者為傳統中藥典籍裡提到的黃耆,常用來入藥;後者又稱紅耆,價格較便宜,台灣市面上,紅耆較多見。

北耆:主要產自蒙古、吉林、河北等地,外表皮顏色呈淡褐色,較為光滑。橫斷面呈黃白色,中心則為淡黃色,靠鼻細聞、嘗起來有些許甜味。

晉耆:甘肅、四川等地生產,有黃棕色或紅棕色的外表皮,質地較北耆來得堅硬,橫斷面為淡黃色,嚼起來有點豆腥味。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4

黃耆藥性篇/加當歸 很好的補血湯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它跟黨參、人參一樣,同屬補氣藥,價格卻便宜多了。

「本草綱目」提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古人甚至認為,黃耆「小人參也」。

古籍載,黃耆能補氣升陽,對於胃下垂、肺氣不夠、子宮下垂等陽氣不足、中氣下陷者,可吃黃耆補元氣。

除了補氣,黃耆還能益衛固表、托瘡生肌,以及利水消腫。

容易感冒,遇風易打噴嚏、流鼻水的體虛之人,黃耆能增強免疫力;若癰疽日久不潰、瘡口不收,黃耆有助於發炎組織發散、傷口癒合。

另外,因黃耆有消渴、生津液的功效,糖尿病患可使用,還能增強抵抗力。高血壓患者視體質使用黃耆,也可降血壓。

知名藥方「補中益氣湯」裡,就有黃耆,用來治療易疲倦、元氣不足,以及中氣下陷引起病症。

想提升免疫力,或臉色蒼白、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則可使用玉屏風散,裡頭除了黃耆,還有白朮、防風。黃耆、白朮加茯苓,則能利水消腫。

風行一時,不少人都喝過的「安迪養生湯」,用的就是黃耆、枸杞加紅棗。黃耆能補氣,枸杞可養肝、明目,免疫功能較差、容易疲倦,以及眼睛常酸澀的電腦族,很適合飲用。

糖尿病患:若想消渴,可以黃耆、山藥、葛根,加點中藥材生地食用。

水腫困擾:可以黃耆、薏仁及杜仲熬水後飲用,利水又補氣。

黃耆加當歸,則是很好的補血湯,除了最簡單煮水後飲用,還可以燉雞湯及豬心。不過,這兩種藥材屬性皆偏溫,可以加五味子或酸棗仁,用以治療氣血虛、心悸或夜裡睡不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5

黃耆宜忌篇/容易疲倦時,可以吃嗎﹖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宜/易倦、四肢冷、常感冒

忌/感冒、腸胃炎、高血壓

能補氣、益衛固表的黃耆,很適合容易疲倦、喘,以及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容易感冒的人使用。

不過,感冒、胃腸發炎等急性感染、發炎時期,不宜使用黃耆。陰虛陽亢型的高血壓患者,容易失眠、臉紅、口乾舌燥,則不適合吃黃耆。

另外,黃耆雖能治療暗瘡,卻不適用於紅腫熱痛時;常便秘、失眠、嘴破及煩燥的陰虛火旺體質者,也不宜用黃耆。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6

黃耆選購篇/嗅味 就可以選出優質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1.外表:乾燥無受潮變色、皮光滑、皺紋少、呈色自然。斷切片大片為佳,若大片卻質地鬆散,可能是壓扁過的。

2.氣味:要帶著自然的藥材甘甜香氣,無腥臭味。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7

黃耆保存篇/兩大訣竅 存放久久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1.避免受潮:保存黃耆首要避免受潮。先將黃耆以紙張包起,再放入密封夾鏈袋或是罐中,避免接觸空氣。

2.去除濕氣:若黃耆有受潮的跡象,可將黃耆放在平底鍋中,以小火慢慢烘熱或是入烤箱去除濕氣即可。但若黃耆已發霉,則不可再食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628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枸杞產地篇/新中國藥典 只刊寧夏品種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劉學聖、陳立凱/攝影】

枸杞又稱枸杞子,是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實。中國大陸寧夏,不只種植歷史最久,加上地理條件好,生產的枸杞,不只色艷、粒大、肉厚皮簿,甜度也相對高。

因為寧夏生產的枸杞,是唯一被記載入新中國藥典的枸杞品種。不只如此,新疆、清海、甘肅等地,也都有生產枸杞。

藥食兩用的枸杞子,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能明目,但事實上,葉子及根的皮也都是中藥材,前者是天精草,後者叫地骨皮。枸杞可說全身都是寶,藥用價值很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497

枸杞藥性篇/補氣也補血 補陰又補陽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劉學聖、陳立凱/攝影】

枸杞味甘、性平,入肝、腎、肺經。中醫很早就有吃枸杞養生的說法,常吃枸杞可以堅筋骨、輕身不老,還能耐寒暑,自古就視為滋補養身的上品,可以延衰抗老。

不只如此,古籍「本草匯言」裡還提到,枸杞「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火可降,風濕可去,有十全之妙用。換句話說,吃枸杞不只能補氣、補血,既補陰又補陽。

「本草綱目」談到枸杞主要功效,能「滋腎、潤肺、明目」。因為能滋腎,有益於生殖系統,還能治腎陰虛、肝血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古人甚至有「離家千里,不吃枸杞」的說法。

枸杞可以明目,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眼睛容易酸澀不適的人,不妨多吃一些枸杞,像枸杞蒸蛋,煎豆腐、炒青菜時也可以撒一些枸杞,都是很簡單的食療。

著名方劑杞菊地黃丸,能滋腎養肝,枸杞就是主要藥材之一;七寶美髯丹、清宮壽桃丸裡,也都有枸杞。

除了枸杞子,枸杞的葉及根,全是中藥材,古籍記載,春採枸杞葉,名天精草;夏秋吃枸杞子;冬天採根,即地骨皮。

天精草味甘苦、性涼,能補虛益精、清熱明目、生津補肝,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煮成蛋湯。不過,腹瀉時暫不要吃,體質虛寒者也不宜食用。味甘、性寒的地骨皮,有清熱、瀉肺火及涼血功效,可治更年期煩躁、失眠。像四物湯,就可以加入地骨皮、牡丹皮一起使用。

枸杞不只常入藥,一年四季都可吃,冬天適合煮粥,夏天則能泡茶飲用,還有人拿來泡酒,養生湯也常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498

枸杞選購篇/4大重點 辨真偽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劉學聖、陳立凱/攝影】

看外觀:以粒大、肉質厚、子少者為佳。

看顏色:千萬別被鮮紅的色澤給騙了,太鮮紅的枸杞,可能是染出來的,最好選擇紅色或紫紅色的。天然未經染色的枸杞,顏色會略有差異,若一模一樣,也要提防是染色。染過的枸杞怕水,下水清洗,水色會變紅。

看蒂頭:要分辨染色的枸杞,還可以看蒂頭,正常的枸杞蒂頭應該是黃色或白色,而非紅色;染色的枸杞感覺較濕潤,沒染的相對較乾。

聞一聞:若有刺鼻的嗆味,可能經硫磺熏過。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499

枸杞宜忌篇/感冒、發燒可以吃嗎﹖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劉學聖、陳立凱/攝影】

宜/藥食皆宜 任何體質都適食

忌/感冒、發燒、常腹瀉者避食

枸杞藥食皆宜,質潤氣和,任何體質都可食用。不過,正於於感冒發燒,或經常腹瀉的人,應避免食用。

有明目功效的枸杞,很適合用眼過度的現代人吃,老人家視力衰退,看東西霧茫茫,更適合食用。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500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棗產地篇/生津潤膚補血 中藥方劑常客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徐世經、杜建重/攝影,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示範達人/養生藥膳專家 郭月英】

山東、新疆…九成九來自中國

紅棗又名大棗,跟桃、李、梅、杏並稱為五果,食用歷史非常悠久。不只如此,它還是進補時常用的藥材,許多養生料理都使用紅棗入菜。

市面上近九成九的紅棗都來自中國大陸,台灣出產的新鮮紅棗,產量非常稀少,苗栗縣公館的栽植面積最大,每年七月中旬起,就開始進入紅棗採收期。

因為台灣紅棗產量少,加上市售紅棗都是乾品,不少人不曉得紅棗可鮮食,當成水果吃,也可以製成蜜餞;在中國大陸,紅棗還可以浸泡在白酒裡,製成紅棗酒。

棗的品種繁多,大小不一,在中國大陸,山東省沾化縣的冬棗頗富盛名,果大脆甜,但貯存不易;新疆樓蘭的紅棗甜度高,掰斷時甚至會「牽絲」,也因此易遭蟲蛀。

大棗因炮製方式不同,有紅棗、黑棗之別,前者直接曬乾製成,可補脾胃;後者多了一道煙火燻烤的步驟,甜度比紅棗高,有補血功效。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281

紅棗選購篇/5撇步 教你有籽、還是無籽好﹖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徐世經、杜建重/攝影,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示範達人/養生藥膳專家 郭月英】

● 看外形:色紅、肉厚、飽滿油潤者佳。

● 看顏色:最忌鮮艷,以免買到染色產品;染色紅棗浸泡水中,水色會變紅。

● 看包裝:市售紅棗有零售及一斤裝,原則上以封好、一斤透明包裝為優,可直接看到紅棗有無發霉,或放過久而致乾扁,且必須附註保存期限。

● 保存方法:紅棗多是進口,台灣近年也有小量生產;購買時以曬乾為優,保存較容易;開封後,務必放入冰箱冷藏。

● 有籽為佳:市售紅棗有去籽、有籽兩類,使用效果無明顯差異,但去籽的紅棗中間易藏汙納垢、孳生小蟲,不易久存也不易清洗,較不建議。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281

 

紅棗藥性篇/補中益氣健脾 能治氣血虧虛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徐世經、杜建重/攝影,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示範達人/養生藥膳專家 郭月英】

味甘、性溫的紅棗,早在「詩經」裡就有記載。李時珍「本草綱目」裡提到,紅棗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能用來治療脾虛弱、氣血虧虛等疾病。

紅棗能補脾、補血,口乾舌燥的人食用紅棗,可以生津液。紅棗還可以潤澤皮膚,因此,民間有「一天吃三棗,一輩子不嫌老」的說法。食欲不振、低血壓人,都可以適度吃一些紅棗。

很多中藥方劑,都添加了紅棗。著名的「甘麥大棗湯」,除了甘草、浮小麥,還有紅棗,可以治療更年期睡眠障礙、煩躁;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桂枝湯裡,都有紅棗。

補血藥裡,也常添加紅、黑雙棗,一方面可以增加甘甜味,讓中藥湯劑更容易入口,還能加強補血功效,像補血用的四物湯,在當歸、川芎、白芍及熟地黃之外,還可額外添加紅、黑棗。

不只如此,白木耳、燕窩、雪蛤這類燉煮後會生黏液的藥材,與紅棗同燉,可縮短燉煮時間,也有助黏液吸收。

因紅棗無毒,在中藥方劑裡,它不只有療效且被廣使用,還是很好的「調味劑」,除了治療感冒的苦寒藥方外,幾乎都可添加紅棗。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339

 

紅棗宜忌篇/生理期可以吃嗎﹖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徐世經、杜建重/攝影,諮詢/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張家蓓,示範達人/養生藥膳專家 郭月英】

宜/形體瘦、脾胃差、病初癒

忌/發燒者、易脹氣、生理期

因紅棗能治脾虛弱、氣血虧虛,能肥健人,適合形體消瘦、脾胃功能不好,以及需要補血、養血的人食用。大病初癒,也可吃紅棗恢復食欲。

儘管紅棗能調和百藥,但發燒時、體質濕熱的人,不宜食用;胃腸容易脹氣者,也不宜多吃。

而且,紅棗糖分高,除了咳嗽生痰者暫時不要食用外,有糖尿病、胃食道逆流者也不宜吃。

月經期間最好少吃紅棗,除了因為有些女性體質較濕熱,經期間易水腫外,還有人可能會出現經血過多。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351340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絡拳教學!振盪、打氣不打瘀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記者陳俊吉/攝影,示範/蔡淑容,講解/何明亮老師,資料來源/經絡拳學校】

經絡拳學校副校長何明亮說,養生重在解決「氣病」而非「瘀病」,皮膚的排毒只有一種,微微排汗,而非微微排血或排瘀。

他說,打出淤血,不等於排毒,排毒應是透過身體自然管道,從內在臟腑排出,如流汗、排便、涕淚,拍打到淤青,並無法排毒,反而是在經絡上「製毒」,不通則痛。

至於常見的刮痧、拔罐或刀療,目的在解淤,但長期用外來物如罐子、刮痧板等,去刺激皮膚,可能會造成皮膚纖維化,或深層肌肉群失去彈性,反而不利排毒。

經絡拳養生學的理論是「打氣不打瘀」,重「振盪」而非拍打。何明亮說,經絡氣不通後,有可能逐漸形成各式各樣的病,其中一項叫「瘀」,只要透過適當休息,「瘀」就會透過人體的靜脈系統代謝;任何「瘀」透過振盪「肝經和肺經」可獲紓解。

拍打的療效原理是「散」,當身體有明顯熱症的時候,才要「以拍解熱」;嬰兒喝奶後,才要「以拍化噎」,這是一種緩和的作用而不是治療。拍打不能夠作為長期的養生保健方法。

打氣

養生處方:打氣最快速方法,是振盪「命門區」(背後第二、三腰椎間,約與肚臍平),命門區氣不足,則腰桿挺不直。

注意事項:振盪前,宜確認無腰椎退化或骨刺問題。

方法:

鳳拳握法:手掌心面向自己,握拳後即為鳳拳。

1.先以掌根搓熱命門區。

2.以鳳拳振盪命門區100下,命門區會由刺痛到溫熱。

振盪距離:身體壯碩者,以3040公分距離振盪,身體纖細者以1020公分距離振盪。

養氣

養生處方:基本概念是身體微熱,這種溫熱、紅潤可表現在皮膚上,提升體內熱能,稱打氣,維護體外溫熱,稱養氣,像適度慢跑、瑜伽伸展是養氣,但過度會變耗氣。

身體可快速提升體溫,在恥骨上方的小腹區,又稱「丹田區」;靠近恥骨的「小腹區」,則是養氣的發動區,一般人常因內衣或腰帶,束縛了小腹區養氣的功能。

方法:

虎拳握法:握拳後,虎口處即為虎拳。

1.以「虎拳」振盪近恥骨的小腹區100下。

2.可用跪姿打法,或用微蹲馬步打法,體質弱、平常四肢較冷者,宜以跪姿,氣才能向上;體質較燥熱者,可用微蹲馬步打。

3.打完後臉會變紅潤,額頭微汗。

活氣

養生處方:重點胸口的「膻中區」(前胸兩乳之間,第五胸肋上)。因為多數人處在壓力下,無法自然深吸氣,也不能輕鬆把氣吐盡,只有氣吸吐得輕鬆,氣才會活絡,放鬆胸口的膻中區,能讓氣的吸吐自然。但年紀大者或有心血管疾病,不宜過度振盪。

方法:

鼓拳握法:即手握虛拳,以第二、三指骨的骨節振盪。

1.以「鼓拳」輕敲膻中區的胸骨100下。

振盪聲音:振盪聲音愈清脆響亮,氣就愈充盈活絡;聲音愈沉,代表氣愈悶。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5/347372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治馬桶洗錯順序…她發炎血尿

2016-03-01 03:27 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台北報導

使用免治馬桶,一定要坐滿、坐好,以方便水柱對準。一名四十多歲熟女近來深受小便刺痛、頻尿與血尿困擾,醫師仔細詢問,才發現該熟女裝設免治馬桶加強清潔,但沖洗肛門沒對準,反將糞便與病菌沖洗到尿道口,導致感染。醫師建議,使用免治馬桶應調整坐姿,將馬桶座坐滿,別讓水柱經過肛門後再往尿道噴。

收治上述熟女個案的林口長庚醫院男性學及婦女泌尿科主任陳煜指出,泌尿道感染不論男女,但臨床有不少四十到七十歲女性出現感染症狀,卻無憋尿、糖尿病等危險因子,仔細追問,常是免治馬桶使用不當惹禍。

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也曾收治一對陰道反覆發炎的母女,輾轉求診才發現,母女使用免治馬桶沖洗後,沒有擦乾,私密處長期悶熱潮濕,導致黴菌感染,兩人停用免治馬桶一段時間,症狀緩解。

陳煜說,女性如廁時,擦拭方向應由前往後,使用免治馬桶也應調整坐姿,將馬桶座坐滿,不能只坐一半,才能對準水柱;同時,別讓水柱經過肛門後再往尿道噴;應先沖洗後方肛門,再沖洗前方尿道。郭安妮建議,私密處每天清洗一次即可,過度灌洗反而會破壞陰道酸鹼值,容易引發感染。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指出,女性肛門與陰道、尿道接近,大腸桿菌易上行感染,導致泌尿道或骨盆腔炎,建議女性要注意私密處清潔,若使用護墊也要常更換。

此外,最近從春節到二二八連假,因塞車、瘋打牌、打電動、看電視追劇而憋尿者不少。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指出,最近急性膀胱炎及泌尿道感染患者增加二成。蔡培斌說,泌尿道感染使膀胱功能變差,導致頻尿、解尿困難,若感染往上至腎臟,還會引發腎臟發炎。

避免泌尿道感染,蔡培斌建議,千萬別憋尿,每天至少喝水一千到一千五百西西,尿液應保持清澈淡黃色,並保持正常作息維持抵抗力。

 

 

http://udn.com/news/story/7266/1532832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學經絡減重!吳明珠:揉推小腿肚消脂

──【女中醫養脾養生術】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6年1月4日 17:57

經絡減重廣受肥胖男女所青睞,中醫師指出,身體會生病、肥胖,都是經絡出問題,氣血不通塞住了,才會顯現病症,建議平日可推揉小腿肚,或是按足三里穴,健脾消脂,促血氣流通,達到瘦身保健的效果。

女中醫師吳明珠在新書《吳明珠教你養好脾 35歲就像25歲》中指出,強化肌肉就是鍛鍊脾經,脾經指的是足太陰脾經,循行的方式是從腳走向頭部,經過腿部內側,以及胸腹部等。與脾經相關的器官有脾、胃、心,所以,它才具有統血、升清降濁、運化等功效。

經絡消脂健脾 改善婦女病

基本上,人的脾經只要順暢,有好的氣血流通,面色就會紅潤,肌肉豐滿,胸挺臀翹,全身皮膚緊實;但如果脾出問題,脾經不通暢時,運化無力,則四肢營養吸收不到,將導致面黃肌瘦,虛胖體質容易出現。

一般而言,脾經只要血氣足,運行順暢,不僅容貌不老,經期順暢,甚至婦女病也不會來煩人,民眾平日可以藉著按壓或敲擊方式,針對經絡穴位來加強保養與強化,只要能夠尋找到痛點,自我調節,可做為保養青春不老之法。

《足三里穴:瘦身消脂抗衰老*》

位置:腳外側膝蓋下3吋(4橫指),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正坐,膝蓋成90 度直角,以自己的手掌按在手掌同側的膝蓋上,虎口圍住膝蓋上緣,大拇指以外的四指朝下,食指按住膝蓋下的脛骨,中指指尖處即為足三里。

功效:每日早晚可按壓20 次,配合呼吸,對抗衰老及下半身減重有功效。

《按摩推揉腹部:增脾胃功能》

按摩:雙手先搓熱,左手按在腹部, 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在左手上,以順時針方向,先輕後重按摩50下,再以逆時針方向按摩50下。

揉壓:以手指頭抓著肚子的肉,沿著肚臍的周邊順時針揉壓,力道要大一些,有痛感即可,因為這裡脂肪多,須要多一點力道才能按到穴位。

功效:腹部的保健,對於脾胃有著極大幫功,一來很多重要經絡都通過此處,也有很多的穴位在肚子上,所以,平時只要有空多按摩,以順時鐘的方向去推揉,都能改善脾胃功能。

《按摩推揉小腿肚:養脾健胃》

推揉:每天起床跟睡前,花個10分鐘按摩推揉小腿肚,力道要大一些,因為小腿肚的肌肉比較結實,沒有力道就無法按到穴位,不要怕痛,才會有效果。

《小提醒》:如果抓穴位怕會不準確,沒關係,因為小腿上有3大經脈,有助脾胃的穴道很多,只要有空按摩推揉小腿,尤其是小腿腹,也能達到養脾健胃的效果。


(關鍵字: 吳明珠 , 足三里穴 , 經絡減重 , 揉小腿肚 , 消脂健脾 )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188/33915?page=3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養五臟六腑!手掌穴位一次搞定(附詳細圖解)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170期2013.01.01  作者 : 曾沛瑜圖片來源 : 陳德信

雙手沒事做,只能轉筆、折手指、咬指甲?其實趁空檔按按手,不僅能讓精神變好,還能保養五臟六腑、促進健康。

「腰痠背痛得完全坐不住。」、「老是疲憊不堪,動不動就覺得累。」、「腦袋糊得像團爛泥,擠不出任何新點子。」……相信這是不少上班族共同的心聲,「壓力太大、體力變差、老了吧!」我們默默在心裡歸納出這些答案。

那其實是 內臟衰弱 的警訊,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名中醫陳旺全一語道破。

中醫的五臟六腑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膽囊、胃、小腸、大腸、膀胱、管轄心血管循環的心包,加上主掌內分泌系統的三焦,合稱 十二臟腑 ,而連結臟腑的情報系統就是負責輸送「氣」(能量)、「血」(滋養物質)的 十二條經絡

陳旺全解釋,一旦經絡堵塞、氣血受阻,內臟就會失衡,身體自然不適,長期累積就成了疾病。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平常看起來還好,卻突然內臟衰竭而死,可見保持經絡暢通是維持機腑機能的重要關鍵。

十指連心。 人體十二經脈的起點或終點都在身體末梢,其中六條走到雙手,停在十根指頭,打開手心有三條陰經走到大姆指、中指、小姆指;翻到手背則有三條陽經走到食指、無名指、小姆指,而另外六條通達腳趾的經脈也可以透過相似的經氣,在手上得到表裡的對應。精通穴位、人稱陳兩針的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娓娓道來。

的確,雙手匯通全身經脈,翻開記事本後面密密麻麻的手部穴位圖便可略知一二,既然雙手與五臟六腑密切連結,我們其實可以不用等到頭痛、胃痛、肚子痛……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再頭昏眼花的比對著穴位圖,而是從平常就開始捏捏手保健康。

開井穴,調節五臟六腑

如果雙手是能一窺健康的門戶,那位於手足之端、也就是經脈終始點的井穴,就是身體與外界溝通的窗口,陳玉昇形容。 

《黃帝內經.靈樞》將井穴喻為水之源頭,是精氣所出的部位,對於調節臟腑、氣血、經脈之氣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裡頭也提到,「病在臟者取之井」。顯見,透過井穴,可以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循著連接手指的六條經絡及其相應經氣:

 1.大拇指的少商穴對應肺、脾;

2.食指的商陽穴對應大腸、胃;

3.中指的中衝穴對應心包、肝;

4.無名指的關衝穴對應三焦、膽;

5.小指的少澤穴對應心、腎;

6.少衝穴對應小腸、膀胱。

井穴有清熱、醒腦、安神的作用,平時醫師會藉由放血、針灸達到治療效果,陳玉昇則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井穴按摩來保養身體,精神不濟時,開過十指井穴也能活絡臟腑、重拾元氣。

開井穴依序是,按壓手指第一個指節以上的指甲兩側,然後再捏緊指甲上下方的指頭,一指大概20秒,十指開過只需要三分多鐘,就能有效刺激。

此外,指節上也有直接對應五臟六腑的穴位,陳旺全建議,平常空閒時按一按、或用桌上的熱水杯熱敷,也能讓身心更為舒暢。

按壓食指下的第二掌骨側,速診全身

除了平時的保養,我們其實也可以從手部窺見身體的健康狀況。

陳旺全提及,他的臨床經驗歸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半有不明原因的頸部痠痛、喉嚨痛、胸痛、胃痛,甚至小指內側、靠近無名指的整條手少陰心經會麻、有緊縮感,所以問診時就會特別留意。

然而,一般人對經絡循行以及相關症狀的對應並不熟悉,因此,中國全息生物學創始人張穎清提出的第二掌骨側速診法,倒成了方便民眾留意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可能出問題的參考。

全息指的是人體的縮影。 張穎清提出,食指下的第二掌骨直接對應全身,從最靠近指尖的位置算起,分別對到:頭、頸、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腸、腎、腰、下腹、腿足,堪稱是人體縮小版。

 為了示範,陳玉昇將我的虎口朝上,用拇指從頭到尾按壓近虎口的第二掌骨側,前半段沒有特別的感覺,但中後段卻出現明顯異於前端的痠、脹、痛感,到了尾端又還好,陳醫師詢問是否有腸胃、腰部、婦科方面問題,細想,平常確實有腰痛的毛病,而且當天還鬧肚子,看來是有幾分準確。

雖無法直接確認身體哪裡出問題,不過倒是個做為參考的警訊。張穎清提出,同手對應身體同側,頭部則相反,每天建議按壓2~3次做為保健,可在痛點稍做停留,有益對應器官。

捏捏手有益無害。只要把平常轉筆、折手指、撕手皮、咬指甲的時間留下來,偶爾關照一下雙手,還能促進健康呢!

不過陳旺全提醒,局部有出血、皮膚病的人要避開傷口,糖尿病患者感覺神經反應遲緩,小心別太用力壓破皮膚,而孕婦也不建議亂按,以免按錯穴位造成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陳玉昇也特別叮嚀,一旦身體很不舒服,還是要透過專業醫師望聞問切找出病因,捏手指並不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未命名.jpg 



關鍵字: 中醫、穴道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6542&page=3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保健DIY!12經絡、任督2脈穴道保健之二

 

2010-06-21 00:00:00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元氣周報/記者曾增勳/報導,廖珮涵/繪圖,諮詢:衛署桃醫中醫科主任黃仲諄,參考:養生專家中里巴人講解經絡】

胃經

主腹脹、胃痛、美容之經絡。由頭走足,起始於四白穴,結束於厲兌穴。

四白穴/主眼袋、黑眼圈。

可用十指敲打臉部、脖子、胸部、腿外側。

天樞穴/解腸道、便秘等。

足三里/最著名穴位,強壯穴、長壽穴,常按有助免疫及腸胃。因肉多宜用指節來點;消腸胃之氣。

內庭穴/有助改善牙齦腫。

膽經

主決斷,解頭痛、目眩等,44個穴位,管很多。由頭走足,始於瞳子骨翏穴,結束於足竅陰穴。

瞳子骨翏穴/主眼疾。

風池穴/髮際邊凹陷處,也是最常按壓穴道,有助改善頸痠痛及頭痛症狀。

肩井穴/肩頭凹陷處,緩解上半身之頭、肩痛。

京門穴/解腎虛、腰痛。

陽陵泉穴/可解許多經脈疼痛症狀,特別針對筋骨痠痛、扭、拉傷症狀,按壓可改善。

小腸經

主肩背頸椎痛、耳朵、頰腫、咽喉痛等症。由手走頭,起始於少澤穴,結束於聽宮穴。

後溪穴/通督脈,主肩痛。

養老穴/防眼花、耳聾、高血壓。

天宗穴/可消背痠、五十肩症狀。

聽宮穴/有助改善耳鳴、聽力減退。

三焦經

更年期婦女重要經絡,主內分泌失調、腹脹、水腫、遺尿。由手走頭,起始於關衝穴,結束於絲竹空穴。

液門穴/解口乾舌燥。

支溝穴/按壓可改善一般肋悶痛、脹氣不順、便秘症狀。

翳風穴/耳後根處主耳鳴。

絲竹空穴/眼尾、太陽穴處,可解眼澀。

大腸經

可清鼻涕、齒痛、咽喉腫等,解皮膚、有通便之效。由手走頭,起始於商陽穴,結束於迎香穴。

合谷穴/屬強壯穴,按壓可消除頭痛、牙痛、生理期痛等,

曲池穴/清潔大腸,是排毒穴。

肩骨禺穴/手平舉肩窩處,易風寒。

迎香穴/治鼻塞過敏、流鼻水。

膀胱經

人體最大排毒通道,拔罐、刮痧皆順膀胱經。主小便不通、遺尿、目痛等,人體最長的一條經絡。由頭走足,起始於睛明穴,結束於至陰穴。

睛明穴/按壓有助改善眼睛酸澀、視力減退等,勿太用力。

腎俞穴/可解腰痠,拔罐最敏感處。

委中穴/「腰背委中求」排毒之出口,古人在此刺血。

任脈

身體正面(陰面)的經絡,從會陰穴到承漿穴位(位於下唇內側)。

關元穴(下腹)/與生殖、泌尿有關,男腎氣不足、虛弱、陽萎或早洩,女性子宮虛冷、生理期不順,按壓可改善。

中脘穴/一般人腸胃消化不順、胃部脹痛或是消化胃悶不順,按壓有改善果。

督脈

身體背面(陽面)的經絡,從會陰穴通過頭部、抵達兌端穴(上唇內側)通常如以舌抵上顎,亦即有讓任、督二脈、陰陽兩氣搭線通暢功能。

百會穴(頭頂)/有助安神降血壓。

腰陽關穴/所謂「腰傷按腰陽關」,當腰受傷痠疼,按壓有助改善腰傷。

12經脈的運行路線-2.jpg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5/347378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保健DIY12經絡、任督2脈穴道保健之一

 

2010-06-21 00:00:00  【元氣周報/記者曾增勳/報導,廖珮涵/繪圖,諮詢:衛署桃醫中醫科主任黃仲諄,參考:養生專家中里巴人講解經絡】

 

12經脈的運行路線

 

以下簡述12經絡和任督2脈的主要保健穴道,提供民眾參考。

 

12經脈的運行路線

 

以下簡述12經絡和任督2脈的主要保健穴道,提供民眾參考。

 

肺經

 

12經絡之首,主咳嗽、胸脹等症。

 

由胸走手,起始自中府穴,結束於少商穴。

 

尺澤穴/主補腎。

 

孔最穴/主毛孔、發汗、改善痔瘡。

 

列缺穴/按壓可改善感冒、頭痛。

 

魚際穴/手按壓可解咳喘和痰偏黃。

 

心包經

 

主心痛、心悸、胸悶等症,因心臟在左,刺激左側尤佳。從心走手,起始自天池穴,結束於中衝穴。

 

天泉穴/主心悸、心痛。

 

曲澤穴/主頭睡發暈、心憋。

 

內關穴/主心理壓力大引起的失眠、可改善胸悶心悸等症狀。

 

大陵穴/主工作忙碌之頭痛、可防口臭。

 

心經

 

解決情志方面的問題,如神志、心痛、睡眠等症。由心到手,起始自極泉穴(腋窩深處,可探測心血管功能),結束於少衝穴。

 

神門穴/可安心神助眠通便,按壓有助改善睡不好、情緒不穩等症。

 

 少府穴/常按壓降心火、有助改善先天性心臟疾病。

 

少衝穴/主急症,去熱。

 

脾經

主疏泄、藏血、男性生殖、腰痛、咽喉乾、遺尿等症。有14個穴位,兩側共28穴。其中12穴位在大退內側。由腳走內臟,起始於大敦穴(足大趾外側),結束於期門穴(乳下1.5吋)。

 

太衝穴/盛大通道之意,供血通道,解肝旺、脾氣暴燥,有消氣穴之稱。

 

蠡溝穴/主月經不調等。

 

章門穴/肋骨邊緣,主五臟調節,可舒肝健脾,有利減肥。

 

脾經

 

主緩解嘔吐、腹脹、胃痛等症。,由足到內臟,起始於隱白穴(在足大趾內側),結束於大包穴。

 

公孫穴/吃太多心臟不舒服,可按壓緩解。

 

三陰交穴/屬養陰穴位,常用的穴位,對婦科疾病、有助調整月經混亂。

 

血海穴/與皮膚癢、蕁麻疹有關,按壓可保健。

 

腎經

 

主遺尿、頻尿、遺精、月經不順等。

 

由足走內臟,起始於湧泉穴(自足底前中部陷凹處),結束於俞府穴。

 

湧泉穴/可疏通腎臟經氣,按壓可改善眼花、眩暈效果。

 

太溪穴/主要滋陰的穴道,常熬夜、虛火上升者,常按壓可保健。

 

復溜穴/可防靜脈曲張、通月經等。

 

陰谷穴/通膀胱利尿去濕、解陽痿。

 

俞府穴/可解腹飢卻無食欲。

              12經脈的運行路線-1.jpg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5/347377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保健DIY!自我保健 先認識經絡
2010-06-21 00:00:00 【聯合報/記者曾增勳/報導】

一位具有西醫背景的政治人物曾開玩笑說:「如果有一天,台灣的中醫全出國了,也不會有人因此送命。」講此話的人及這一句話皆充分的嘲弄了中醫西醫的對立,也凸顯了中西醫難以整合的門戶之見。

大陸養生專家中里巴人曾說「中醫西醫本來就沒有優劣,如同山水畫與油畫、佛教與天主教、咖啡與清茶,數學家與詩人,並無高下之分。」優雅的形容話語背後,中西醫仍無交集。

既然中西醫無法水乳交融共治病患,多數民眾也就以「西醫治病、中醫養生」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身體。

最近拍打功盛行,從電視、演講到讀書會都傳出「啪啪啪」之聲,在這股拍打拉筋風潮中,本期推出「自我保健」專題,陪讀者一起學習養生知識,先從西醫解剖也「看不見的」的經絡穴道學起。

中醫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結、運輸和傳導的系統,經絡運行如同陰陽運作生生不息。衛生署桃園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仲諄認為,經絡為氣血運行路徑,有一定規律,可以把五臟六腑連貫起來,滋潤四肢百骸,調和人體陰陽,有助養生保健、治療,也是中醫診斷很重要的參考。

黃仲諄形容,經脈以氣血運行細分,大條主幹是經、小條分支線是脈,經脈有如網路分布全身。中醫臨床區分為14經脈,包括12經絡和任、督二脈,人體穴位約360處上下。

黃仲諄說,中醫理論,氣血透過經絡輸送與臟腑、津液相互串連在一起,人吃五穀、水,從脾、胃運行,氣血自經脈運行、滋潤四肢百骸及腦部。氣血充沛者,經脈運行通暢,人看起來會皮膚光亮、毛髮烏黑、炯炯有神,免疫功能也好,相對就不容易生病。

一旦臟腑不通,經脈運送受影響,經絡路線有病痛、腫塊,器官就會病變,臟腑虛損就會產生。

所以從中醫角度,透過養氣導引,練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的傳統導引的道家養生功法,配合呼吸調整,就是人體養生保健、預防治療的最好方法。

黃仲諄說,經氣運行強弱與時辰有關,啟自肺經(清晨3至5時)終於肝經(凌晨1至3時),循環生生不息,氣血運行「如環無端」。

從經氣運行,講的是「時間醫學」,黃仲諄形容人體就有些疾病,在某個時辰易發作,選擇在某時辰治療較有效,原因也在此。

人體或手腳,都有陰陽兩面,內側(俗稱照不到太陽)為陰、外側(俗稱照到太陽)為陽。

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5/347370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2.0  8/9《手作飲食最健康》重點回顧

現在食安問題頻頻發生,大家都鼓勵回家吃自己,今天的每位來賓都是手作料理達人,要分別示範他們拿手健康、簡單又快速上桌的手做好菜,每樣都可學起來自己動手做做看!

本集健康大來賓:

營養師/黃淑惠

生機飲食達人/王明勇

有機飲食達人/林麗美

素食料理專家/蘇富家(塘塘)

 

「薑」隱藏的食用危機

 

薑.jpg  

 

老薑嫩薑比一比!

老薑vs嫩薑.jpg  

【健康好料理】醋薑

醋薑.jpg  

【健康好料理】麻油嫩薑

麻油嫩薑.jpg  

http://health.tvbs.com.tw/review/article-300637/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2.0  8/9《手作飲食最健康》重點回顧        

現在食安問題頻頻發生,大家都鼓勵回家吃自己,今天的每位來賓都是手作料理達人,要分別示範他們拿手健康、簡單又快速上桌的手做好菜,每樣都可學起來自己動手做做看!

本集健康大來賓:        

營養師/黃淑惠       

生機飲食達人/王明勇               

有機飲食達人/林麗美                  

素食料理專家/蘇富家(塘塘)
 

「醬料」隱藏的食用危機

 

醬料.jpg  

【健康好料理】萬用泡菜醬

 

萬用泡菜醬.jpg  

【健康好料理】速成韓國泡菜

 

速成韓國泡菜.jpg  

http://health.tvbs.com.tw/review/article-300637/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2.0   8/9《手作飲食最健康》重點回顧

 

現在食安問題頻頻發生,大家都鼓勵回家吃自己,今天的每位來賓都是手作料理達人,要分別示範他們拿手健康、簡單又快速上桌的手做好菜,每樣都可學起來自己動手做做看!

 

本集健康大來賓:

營養師/黃淑惠

生機飲食達人/王明勇  

有機飲食達人/林麗美   

素食料理專家/蘇富家(塘塘)

 

「豆腐」隱藏的食用危機!

豆腐.jpg

    

【健康好料理】手做豆腐

手作豆腐.jpg  

黃豆的營養價值

黃豆營養.jpg  

http://health.tvbs.com.tw/review/article-300637/

 

晶懋衛浴    台北市中山區大直街12號   電話:2532-2128

交通:捷運文湖線大直站1號出口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