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5-03-23 05:06:36 世界日報 中國新聞組/綜合報導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獨立時,只是一個沒有多少自然資源,更談不上有政治影響力的小國。從獨立第一天起,李光耀就為新加坡的生存而擔憂。如今,新加坡已成為東南亞金融貿易中心,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李光耀一手打造的新加坡模式,被各國政治家和學者譽為專家治國的典範。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一般認為,所謂「新加坡模式」,就是外向型的市場經濟與有限民主制的結合。雖然李光耀接受了正統的西方教育,但在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建立之始,李光耀政府刻意避開了西方的自由民主主義模式,選擇了具有東方特色的政治權威主義模式。

但這種政治權威主義又和其他典型的權威政體有所不同:在新加坡,有公開存在的反對黨,也有基本的選舉制度和相關法律制度,再加上黨內的競爭,這樣就保證了新加坡政治具備一定程度的競爭性。此外,新加坡的司法體系可以約束政府的行為。可以說,新加坡的政體更像是一種民主與權威的混合政體。雖然民主因素有限,但也確實發揮了制約權力的作用。

此外,新加坡是一個推崇「精英治國」模式的國家。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政府團隊的素質與能力,甚至不惜開出很高的工資吸引社會最優秀的人士從政。新加坡政府也非常注意從學校中培養選拔最有潛力的人才,資助他們到西方頂尖名校深造,再回到新加坡政府服務。西方民主選舉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首先讓選民滿意,而新加坡官員選拔體系是內部選拔制,即使有些政治精英在民間不受歡迎,但依然可以得到政府的重用。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在新加坡,權力集中意味著能把政策、計畫推行下去。在新加坡,掌權者沒有浪費任何權力,權力是用來做事情的,推動著新加坡從第三世界發展到第一世界的轉型。

 

 http://udn.com/news/story/7887/773102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03-19 13:16:46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長年旅居在大陸北京的楊振寧,對於大陸學術發展快速、世界大學排名崛起屢屢超過台灣,認為除了大陸資源多、經費集中,另一方面是大陸有很多貧窮的農村孩子,想靠教育翻身;台灣城鄉差距變小,貧困的環境改善,台灣學生卻顯得「懶惰了」。

 

他建議,台灣的大學必須維持自己的傳統,包含「有形的建築」、「無形的人才」,才能保有優勢;另外也要留住能帶領頂尖研究的大師人才、培育新人,「如果十年前後都是同樣的人在做事,那是很嚴重的警訊」,一定要培養新人,研究才能往前走。

 

台灣的目前中研院和大學都面臨研究人員與師資「老化」的現象,但楊振寧說,全世界的學術機構都同樣面臨老化問題,以物理系來說,一個機構的物理系能走到世界前十名,代表四、五年間有兩至三名可以領軍的教授,「但十年後若還是同一批人,研究一定就不行了。」一定要培養新人,研究才能往前走。

 

曾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楊振寧觀察兩岸三地學術發展,認為台灣、香港、大陸的教育方式都是「訓導、接受型」,而不是歐美的「啟發型」,因此學生都有「唯有讀書高」的風氣;但近年他和北京的教授聊天發現,現在重點大學中,表現好的孩子多數是來自鄉下的學生,而不是城市的孩子。

 

楊振寧說,早年台灣經濟發展時,造就許多傑出人才,但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農村環境,學術環境變好,但學生反而因此懶惰了;因此,近30年來,台灣的科學研究有很大的進展,但大陸的進展卻更大。

 

對於台灣人才近年屢被挖角至大陸、港澳,楊振寧說,大陸地大、錢多、資源多,台灣當然難以抵擋,但大陸學術研究也因為「錢太多」,動不動來了好幾億的經費,學術研究只能一股腦兒導向「能賺錢」或是「只想把錢花完」,對學術研究反而是負面的效果。

 

對台灣憂心人才外流,楊振寧反倒樂觀表示,荷蘭也是小國,但科學研究非常成功,每年都有人才被吸收到英國、德國、美國,但荷蘭始終堅持學術傳統,從來不擔心沒有人才。

 

http://udn.com/news/story/7314/775313

 

 

 

 

 

 

 

 

文章標籤

晶懋(大直)衛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